近年来,洛南县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为民服务代理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构建了为民服务的新平台,转变了政府职能,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
一是整合资源,构建为民服务代理组织网络。县上和19个镇都成立了为民服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基层政府主抓、纪检监察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业务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监督考核”的要求,全县19个镇通过整合基层站所办公设施,建立镇为民服务代理室。381个村(社区)设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室和点基本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办公场所、群众休息处、服务流程图、工作联系卡、服务记录和服务指南,并配置专职人员、办公桌椅、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必要办公设施。今年5月份,洛南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挂牌投入使用,将公权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职能部门全部纳入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集中办公,40个县直部门设立了服务窗口,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城乡一体、三级联动、全面覆盖的为民服务代理网络。
二是科学定位,明确为民服务代理范围。坚持县级集中审批服务、乡镇全程代理服务、村级延伸代办服务的基本定位,县级各部门在服务大厅公示服务范围,镇和村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其他服务等5大类15个项目纳入代理服务范围,大部分村级为民服务点将办理个体工商证照、农民建房审批、迁转新上户口、低保补助申报、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村合疗审批等纳入代办事项,以利方便群众。二是拓展服务范围。注重跟进群众所需,围绕帮民增收,开办了务工信息咨询、劳动就业介绍、政策法规咨询、小额信贷办理、农业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着眼为民解困,开展救济补助申领、农村合疗费用报销等代理服务;三是立足维护稳定,开展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是规范程序,提高为民服务代理工作效率。坚持无偿代理、逐级申报、分级负责、限时办结、及时反馈的原则,按照受理、分类、办理(上报)、督办、反馈五个环节运作,重点抓好受理登记、分类办理、催办反馈三个环节。对能直接办结的应即时直接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说明理由,讲明条件,承诺办理。村(社区)应办事项要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乡镇应办事项一般要在3-5个工作日内办结,县直部门应办事项要在5-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申办人。
四是跟踪服务,增强为民服务代理功能。坚持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联合办、上级审批代理办、跟踪服务主动办。尤其对涉及多个部门和上级审批的事项,落实专人全程代理服务,限时办结,并将结果及时通知群众。结合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全方位优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几年来,全县各级为民服务机构共受理便民服务事项5200件,提供政策信息咨询16000件,为民服务代理制真正成为群众办事的“快车道”。
五是完善制度,强化对为民服务代理工作的管理 。在各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推行公开公示、首问负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制定完善了为民服务工作守则及工作人员职责,并通过签订责任书、公开为民服务承诺、发放监督卡、记录民情日志、定期汇报工作等方式,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
六是加强监督,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为民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并聘请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为主体的义务监督员230余名,结合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对为民服务代理工作进行监督。严格考核奖惩。坚持把为民服务代理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为民服务代理制的推行,真正做到代民办事、帮民致富、为民解忧、让民满意,构建了服务群众的新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一些解决了政府职能转变变什么,为民服务干什么的问题,增强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让各级各类政府机构面对面地服务于群众,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消除了腐败行为。为民服务代理变群众与干部直接接触为各级干部之间的工作接触,有效遏制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消除了腐败现象。四是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消除群众怨气,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民服务代理制,搭建了为民利民的“绿色通道”,既提高了政府的服务效率,又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六是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使群众通过委托办理事项,进一步学习掌握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