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便民服务 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中共洛南县纪委
近年来,洛南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扎实开展“便民服务加强年”等活动,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办事程序、规范服务行为和创新服务机制,初步建立了便民、高效、公开、规范、廉洁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了便民服务工作的全覆盖,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基层政务公开工作,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健全便民服务网络,搭建政务公开新平台。建立便民服务网络,是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有力抓手。为此,洛南县高度重视便民服务工作,县上成立了便民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办公室,县直部门和镇及村(社区)成立了相应的便民服务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对便民服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便民服务加强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洛南县便民服务加强年活动实施细则》、《洛南县便民服务加强年活动考核评价办法》,按照“五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业务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监督考核)”的要求,县上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将公权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 个职能部门纳入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集中办公;在县直部门普遍推行了便民服务流程制度,在国土、住建、环保、民政等重点部门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在19个镇建立便民服务、综治维稳、财政服务三个大厅;在383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综治维稳、公共服务三个中心,全县形成了上下贯通、城乡一体、三级联动、全面覆盖的便民服务网络。通过加强基层便民体系建设,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优化办事流程,变“你求我办事”为“我为你服务”,从而促进政府职能由“官本位”管理型向“民本位”服务型的转变,实现政务工作由群众跑为干部跑、多次找为一次办、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临时随意办为集中规范办的转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节约了成本,达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目的,推进了社会管理创新,也为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搭建起了新的平台。
二、扩大便民服务范围,探索政务公开新途径。公开是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洛南在政务公开工作中,锐意创新,大胆探索,采取了诸如重大决策前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社会公示、点题公开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创建了省级政务公开示范点1个,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7个。但是在公开工作中也存在结果公开易,过程公开难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县级集中审批服务、乡镇全程代理服务、村级延伸代办服务的基本定位,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部门服务大厅以及镇三个大厅、村三个中心根据农村基层的特点,在服务职能、服务方式、服务重点上准确定位,将计生证发放、宅基地审批、新农合资金收缴、惠民补贴申报、低保资金发放、个体工商执照申领、医疗救助、困难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民事纠纷和信访案件调查处理、法律咨询、户口转迁、农村养老保险、扶贫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扶贫助学等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和大厅统一办理。同时,拓展服务范围,注重跟进群众所需,加强务工信息咨询、劳动就业介绍、政策法规咨询、小额信贷办理、农业技术培训等配套服务,打造“利民、为民、惠民”的便民服务平台,开放性地推进服务工作。在开展便民服务的过程中,严格推行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结时限、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管理规章等全面公开,实行阳光作业,为群众知晓、参与、监督提供了平台,从而使行政审批工作从内部走到前台,各项权力运行过程更加规范、公开、透明,在当事人与许可人之间建起了廉政风险的“隔离墙”,在从制度层面消除了暗箱操作,从源头上预防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的转变,极大地增强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效果。
三、规范便民服务程序,拓宽政务公开新领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监督各级各部门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不断创新和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在开展便民服务中,我们不断规范便民服务程序,积极拓宽行政效能监督的新领域,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便捷高效、资源整合、公开透明、因地制宜的要求,按照定岗位、定职责、定人员、定时限“四定”和咨询、受理、审查、协办、反馈“五步”的要求,全面梳理事项,制定工作流程,规范便民服务工作程序,提高便民服务运行速度。各级便民服务机构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要事快办,做到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齐指导办、多头处理联合办、上级审批代理办、跟踪服务主动办。规定村(社区)应办事项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镇应办事项必须在3-5个工作日内办结,县直部门应办事项必须在5-1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申办人。对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开辟服务“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和上级审批的事项,落实专人全程代理服务。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优化办事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提高一次性办结率。在推行便民服务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把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县、镇纪委把便民服务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县纪委专门制定并即将下发《洛南县便民服务工作不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便民服务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完善便民服务制度,巩固政务公开新成果。一系列新的便民服务举措实施后,我县的便民服务成效明显。县级各部门、19个镇、绝大多数村(社区)便民服务机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200多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工作,今年1-5月份已接待群众4.5万人次,为群众代办业务5.6万件。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基层办事程序更加透明,办事效率幅大提升,有力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从而转变了基层干部作风。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了村(社区)干部坐班制、优质服务制、代理公开制、服务监督制等制度,实行了“六件”管理(即办件、退回件、承诺件、联办件、补办件、代理件)和“六公开”办事(公开对办理事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法规依据、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刚性要求。制定完善了便民服务工作守则及工作人员职责,并通过签订责任书、公开为民服务承诺、发放监督卡、记录民情日志、定期汇报工作等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使各项便民服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新成果。
(作者系中共洛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