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探索建立“三难”治理常态化机制
今年以来,洛南县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坚持完善制度,加强教育约束,严格纠错问责,着力探索建立从源头化解治理“三难”问题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上下联动,着力发现“三难”问题。针对“三难”问题难发现,难防范,难查处的实际,洛南县坚持上下联动,广泛发动群众,揭开“三难”问题的伪装。狠抓民情直通车制度。在各镇设立“三难”问题举报箱,整合各种投诉平台,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可以随时随地举报发现“三难”问题。狠抓人民监督哨制度。通过设立在全县19个镇和381个村的581个人民监督哨、1724名监督员,及时准确近距离地发现掌握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三难”问题。改进点名接访制度。改点名接访为主动下访,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村组、学校、企业等基层企事业单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基层群众遇到的“三难”问题充分曝光。认真落实群众评议制度。深入开展客商评议部门股室长和群众评议基层站所长活动,从评议中发现“三难”问题。采取开通行政效能公开投诉电话、体验行政服务大厅办事程序、随机访问办事群众等方式,多方发动群众检举 “三难”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共自查整改“三难”问题114个,公开监督举报电话116个。
坚持教育约束,着力防范“三难”问题。坚持把教育约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切实加强单位目标任务落实、日常管理、干部日常纪律作风、日常工作行为等方面分级管理、定期预警,每季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管理对象进行一次预警谈话,及时预防和化解“三难”问题。建立完善便民服务管理制度。在认真落实近两年便民服务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今年又建立全程代理服务“直通车” ,加强服务监管;实行网上受理、审批、反馈、监督,建立定期督导、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三亮三评三比”和优质服务明星创建活动,在便民服务中自觉摒弃“三难”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各服务窗口单位健全制度581项,公开办事流程374项、便民服务电话619个。在县直部门开展重点岗位轮岗交流活动。定期让长期在管理人、财、物和项目审批、社会保障审批、涉农补贴审批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轮岗交流,防止重点岗位“三难”问题的发生。
坚持纠错问责,着力威慑“三难”问题。把集中整治、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做到一案双查。开展“三大年”整风活动。在去年开展作风建设三大活动年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深化开展“便民服务精细化管理、四风整治专项化管理、红星闪闪岗位化管理”三大活动年,从正向、反向、纵向三个角度发力,全方位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一查二看比作风”和“六项专管严作风”活动。定期不定期采取明察暗访形式,深入各镇,查干部考勤,看学习教育制度和干部工作纪实制度落实情况,深入开展文风会风、考评表彰、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廉政纪律、工作纪律六个专项管理,5个各牵头部门每季度将专项管理抽查检查情况向县纪委报告一次,县纪委对存在问题逐一查处通报。严肃处理正风肃纪。针对“三难”问题的八个方面表象,制定出台了《洛南县干部纪律作风举报受理办法》和《洛南县干部职工违反工作纪律责任追究办法》,对各类举报问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台账,挂号督办,做到有访必接,接必查,查必果,过必究,狠刹“三难”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三难”典型案件8起,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实施警示训诫10人。集中通报纪律作风问题3次,通报10个单位10人。
坚持监督检查,防止“三难”问题反弹。坚持狠抓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及时通报警示,防止“三难”问题反弹。坚持明察暗访。成立“三难”问题督导检查组,做到领导、人员、包抓责任三固定,重点对 “三难”问题易发、多发的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查处整改的问题跟踪回访,并将整改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定期检查。把握好周末、节假日、上下班前后半小时等时间点,坚持定期检查,形成抓“三难”问题的长效机制。及时通报典型问题。建立“三难”问题查处通报制度,凡查处的问题在5日内必须全县通报,并在相关部门、镇和系统召开通报大会,用典型问题警醒全体党员干部,形成抵制解决“三难”问题的共识。建立考核机制。把“三难”问题的发生和对问题的发现、处理、上报作为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以考核分值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考核促进各级解决“三难”问题的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