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听说你是县纪委派到我村上的监督员,我想问一下,今年村集体经济产业的分红,啥时候能到账?”,“张大叔,您的问题我已经记录了,等我和村委会对接后给您答复,这次来是想了解一下,你们村上的干部有没有什么违纪违法问题?”这是洛南县纪委监委选派至景村镇齐坡村的纪检监察监督员谭一博入户走访时与群众的对话。
今年以来,洛南县纪委监委在全县推行了“三色”监督管理提级监督工作机制,将全县247个村(社区)分级分类确定为“红、黄、绿”三个监督类别,积极探索村级纪检监察监督新路径。该县纪委监委将村集体经济体量大、社会矛盾多、群众举报反映频发、监督任务重的村(社区)确定为“红色”监督村(社区),由县纪委监委选派纪检监察监督员入村进行提级监督;将集体经济体量小、群众举报偶发的村(社区)确定为“黄色”监督村(社区),由所属镇(街道)纪(工)委进行提级监督;将乡风文明、运行平稳、群众满意度较高的村(社区)确定为“绿色”监督村(社区),由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常态监督。立足于源头治理、关口前移、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有效实现“三色”监督全覆盖。
在监督方式上,该县纪委监委对“红色”监督村(社区)采取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期督导、协作联系纪检室常态指导、纪检监察监督员驻点监督的方式进行提级监督。监督员通过查阅村务、入户了解、重点访谈等方式对村组干部履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对涉及村组干部的重要线索,由县纪委监委联系该村的纪检监察室提级办理。对“黄色”监督村(社区)采取镇(街道)党(工)委定期督导提醒、包村领导常态教育管理、纪(工)委书记日常监督检查等形式提级监督,采取每月督导、季度通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绿色”监督村(社区)由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按照“小微权力”运行相关规定、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等自行监督管理,每半年向镇(街道)纪(工)委汇报一次监督管理和重点问题处理情况。
自今年3月份推行“三色”监督管理提级监督工作机制以来,10个“红色”村社区纪检监察监督员共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34个、问题线索2个,立案查处2件2人,“红色”监督村(社区)信访举报数量下降明显。
“推行‘三色’监督管理提级监督工作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若干意见的实践探索,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常态督导、定期检查、梳理评估的方式,每年对‘三色’管理的村(社区)进行综合分析、动态更新,对纪检监察监督员进行定期轮换,有效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在村级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纪检监察监督就在身边。”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