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开窗见‘蛛网’,如今推窗闻花香。”走进洛南县职教中心家属楼,居民蔺爱琴的感慨道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温度。不远处西寺社区,昔日拥挤杂乱的背街小巷完成“美容升级”,围墙变绿地,楼体焕新颜,道路通家门,一幅宜居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以来,县纪委监委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构建“纪委+住建+社区”联动监督模式,以全链条、嵌入式监督破解改造难题,推动惠民工程落实见效。
聚焦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责任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进度管控、工作作风等关键环节,县纪委监委开展靶向监督。一方面发挥“组”的作用,压紧住建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其制定改造实施方案,建立“一区一策一监管”机制,对改造中的重点人、重点事分类跟踪,精准防控权力运行风险,补齐监督管理空白;另一方面立足“地”的优势,压实街道办和村(社区)属地责任,通过“一对一”谈心、廉洁提醒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确保惠民工程成为“廉洁工程”。
“我们联合县住建局、城关街办纪工委、西寺社区组建联动监督检查组,不仅盯工程进度更帮群众解难题。”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秦亚光介绍。监督组主动下沉一线,督促并参与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群众座谈会等,推动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以发放政策宣传单等形式讲清改造政策、解读工程意义、公示阶段成效,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提前预判、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让改造方向更贴合群众需求。
针对改造中的民生痛点,县纪委监委实行“点题监督”,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闭环机制。在实地走访中,一旦发现群众诉求响应不及时、改造进度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物业公司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立即启动督办,推动问题高效解决。截至目前,已督促解决各类民生问题23个,办成加装充电桩、完善健身设施等民生实事8件,确实把群众的“愿望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强化过程管控,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建立居民合理分担、专营单位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筹资机制,探索“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管理机制,确保改造成果持续惠及群众。
去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100万元,高质量完成12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住宅面积7.4万平方米,惠及5443户居民。如今,燃气管网升级、外墙保温加装、充电桩投用、停车场建成……一系列配套设施“标配”落地,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