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保护修缮项目和西寺墓群环境整治进展如何?”近日,洛南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深入一线对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今年以来,洛南县以“监督+保护+传承”三轮驱动模式,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筑牢屏障。针对文物保护跨领域特点,县纪委监委实行“组组协同”监督,通过列席会议、发放工作提示等督促县文旅局、住建局等制定文物保护风险点排查与防控举措,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及管理责任单位名录,建立动态监测联动工作机制,规范文化遗产排查认定。
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县文旅局在全市率先完成野外文物调查,摸清489处文物点,新发现17处,建成文物档案数据库;同时梳理185项非遗资源,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54项,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一宝一策”分级保护体系。
为压实保护责任,县纪委监委组建多部门联合检查组,深入文庙、旧石器博物馆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实地了解应急加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改造、挖掘利用等落实情况;紧盯项目审批、专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通过“纪巡审”协同、受理信访举报等方式,收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严肃查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不可忽视,洛南县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举办文物知识专题宣传25场次,制作抖音短视频500余条,制作《洛南非遗》专题节目10余期,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让遗产变“资产”,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与“传承”的双向落地。对此,洛南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旅游+农业+商业”融合模式,打造3条非遗旅游线路、58个文创产品,命名13家非遗百年老店,开发非遗农特产品235个,带动全县6.3万人创业就业,人均增收8500元,真正让文化遗产从“保护”走向“活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