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动监督向村组延伸,寺耳镇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行“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确保“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落地见效,有效地推进了村组廉勤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一围绕“清廉村居”建设目标,建强监督队伍
寺耳镇紧紧围绕“清廉村居”建设目标,按照村推荐、镇聘任、县报备的原则,结合各村片区划分及居住区域特点,参照村干部联组包片工作实际,优先从村监委会委员和片长中公开选聘28名敢于坚持原则、群众威信高、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廉勤监督员。同时,在退伍军人、退休老教师、退休老干部、创业能人大户等群体中聘任5名“乡贤”名誉廉勤监督员。同步建立9个村(社区)廉勤监督工作联络站,将全镇划分为28个监督网格,把151名村组干部全部纳入监督范围,通过列席会议、设立举报箱、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村组的“三重一大”“三务公开”“三支管理”以及惠民政策落实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二推行“11121”工作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为了确保“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寺耳镇制定了《寺耳镇“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导引》《寺耳镇“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补充奖惩办法》,同时在工作中推行“11121”工作机制,即:廉勤监督员记好一本履责纪实手册;村级监督工作联络站制定完善一个履责清单、开好一个问题研判会、记好两个台账;村“两委”落实好一个问题整改交办单。通过“11121”工作机制的推行,全镇“网格化+廉勤监督员”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镇28名廉勤监督员完成明白卡张贴3208户,走访宣传政策4555人次,收集上报群众反映问题67个,落实整改到位62个,发现问题线索3条,采用第一种形态处理3人。同时,在寺耳街社区和东庄村开展腾讯为村App推广应用工作,共计关注355人,推送惠农惠民政策、工作动态等信息141条。
三充分发挥“四员”作用,破解五大难题
今年五月以来,寺耳镇按照“试点先行、总结提升、完善推广”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廉勤监督工作开展,各村廉勤监督工作联络站均达到了有人员、有牌子、有办公地点、有工作制度和工作经费的“五有”标准,充分发挥廉勤监督员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助理员”、党风政风“监督员”、纪检监察工作“联络员”、清廉文化“宣传员”的作用,着力破解了基层监督的五大难题:一是破解村级监督力量薄弱难题。在村级事务中,廉勤监督员弥补了监委会人手有限、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监督工作,导致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使监督力量进一步得到强化。二是破解村组干部违规违纪易发多发难题。廉勤监督员有着近距离、经常性的靠前优势,网格化监督模式将监督“触角”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和群众中,有效破解村组干部违规违纪易发多发难题。三是破解小微权力缺乏监督难题。推行廉勤监督员工作机制,把监督前哨安在群众家门口,推动监督权力不断下沉,有效解决了村级“一肩挑”机制后,权力相对集中,廉政风险加大问题,使各项惠民政策规范有效落实。四是破解诉求解决不及时难题。廉勤监督员有着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群众合理诉求能第一时间掌握,及时向镇村反映,使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五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廉勤监督员平时扎根在群众中,便于与群众交流,能及时发现村级社会治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治理水平,使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得到有效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