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商洛市洛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之窗 >> 制度建设 >> 正文
浅议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时间:2010-05-19  来源:   作者:佚名   点击:

浅议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

洛南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陈建秀

 

一、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共产党来说,如何克服党内腐败问题是当前其自身建设中的头等大事。过去人民反对满清政府,就是因为它腐败,清朝的历史告诉我们,贪官是百姓的害,国家的祸,洋人的菜。后来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还是因为它腐败。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反腐力度,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老百姓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比例在扩大,腐败大案要案、窝案串案频出,仅2009年就有16名省部级高官落马,腐败官员的贪腐纪录也一次次被刷新,据统计,每年我国有4000多名高官逃到美国、加拿大,平均每人卷走人民币一个亿,腐败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必须纯洁党性,反腐倡廉肯不容缓。2010年伊始,中央纪委连续两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外界通报2009年查办案件工作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相关情况。1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总书记的讲话迅速引起高度关注,“提高制度执行力”,也迅速成为舆论的关注点。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是形同虚设,一纸空文而已。抓好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纵观历史,治理腐败的制度从各个方面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据统计,我国目前仅省部级以上部门制定的与反腐败相关的制度性规范就有2000多件,但真正行之有效、真正能执行到位的却不多。究其根源,并不是缺少与反腐败相关的法规制度,而是制度执行不力,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

二、提高制度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干部

为什么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而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呢?笔者认为,其主要环节和问题的关键所在还是执行制度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度千万条,不如领导的批条;制度原则的话,不如领导的半句话”;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可以说,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对反腐倡廉制度开口子、坏规矩,一般都是从领导干部开始的。安徽省黄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吴洪明因滥用职权被查处,受审时曾直言不讳地说:“在具体工作中,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这种现象现在到处都是。”有的领导也强调制度建设,甚至也抓贯彻落实,但只对下属或他人有用,领导自己则不在执行范围内,如因大肆卖官受贿而落马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在职1700多天贪污1700多万元的陕西省高速集团原董事长陈双全等,在职时都曾制定了不少制度防止权力异化,有些还被上级肯定,但都是只管下不管上,自己站在“圈子”外。所以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提高反腐倡廉执行力的关键。特别是班子成员一把手作为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首要执行者,既承担着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又掌握着“权、钱、人”三个重点,肩负的责任重,遇到的考验多。所以必须清醒认识到反腐倡廉执行力的重要性,要对党风廉政建设敢抓敢管,要引导教育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在制度的落实上要坚持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而不能坐而论道,说大话、空话、假话、套话,蒙骗老百姓,做表面文章,假公济私,谋取私利。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模范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带头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有能力把班子建设成为讲政治、讲实干、讲团结、讲纪律、讲廉政的班子,以推动反腐倡廉执行力的提高。虽然各级领导在会议上讲反腐倡廉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从心底里认为业务工作是“实的”,纪检监察工作是“虚的”。甚至有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工作是中心,廉政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监管指标是硬任务,反腐倡廉是软目标;单位绩效考核成绩好不好与反腐倡廉关系不大等等。要扭转这种观点,就应该必须做到把反腐倡廉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以自身的言行、浩然正气和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让同志们看出领导对党风廉政的重视程度,只有重视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才能带出优良的政风和过硬的干部队伍。

三、切实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

一旦制度出台,就要通过不同渠道,大力宣传。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是推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的重要前提,现在提倡搞廉政文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把制度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中心组理论集体学习,内网挂反腐倡廉学习材料,各种会议领导强调,各单位悬挂廉政警句标语牌,制作廉政屏保,唱廉政歌曲,聘请专家对新颁布的办法法规等进行培训,组织收看《廉政专题》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参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览,组织新提拔干部廉政谈话,节假日领导寄“贺辞”,纪检监察部门发送廉政短信提示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的约束力,采取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五项制度》等方式,将反腐倡廉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使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紧绷反腐倡廉这根弦,时时处处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将反腐倡廉纪律规定落到实处。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是广大党员干部领会制度精神、了解制度、崇尚制度、敬畏制度、维护制度,不断增强制度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努力营造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强化制度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是提高反腐倡廉执行力的保证。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每项制度都要明确监督执行的责任部门。要积极采取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突击检查和明察暗访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与业务工作奖惩挂钩。现实中,因为缺少监督和难于监督,加之“与人为善,明哲保身,怕得罪人”的主观意识存在,人与人之间对违规行为不能旗帜鲜明地予以批评指正,所以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级难以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比比皆是。是否执行了制度,制度执行得如何,这些都缺少监督,既缺少监督的机制,也缺少监督的心理习惯。而失去监督的权力,仅仅依靠权力者的自律,权力很难保证不被滥用,腐败也就很容易随之而来。比如办公楼的修建、办公用品的购置就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保证措施,聘请的廉政监督员对单位执行廉洁规定的表现不愿意表达意见,在行风评议时,绝大多数廉政监督员也以肯定成绩为主,反映问题少,提出意见少。

用严格的监督有效抑制不廉洁行为的发生,要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下级党组纪检组向上级党组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执行情况制度,任前廉政考试,领导挂牌接访、行风评议等制度,,对不认真执行纪律规定,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要严肃查处,使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者付出代价。

五、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

回顾中共党的历史,反腐倡廉从未停止过。回想毛主席1932年到1951年,亲自批示处死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这七名高官。他老人家当时是下了多大的决心,193259日下午3时,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判决,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江西瑞金伏法,这是红都瑞金打响的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黄克功之死,则被誉为毛泽东“挥泪斩马谡”。而刘青山、张子善的枪决则是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曾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张两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向毛泽东说情。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我建议你们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

十大报告种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历史发展到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党治理腐败的思想始终是统一的。历史证明不坚强有力的查处违法犯罪分子,不加大提高治理腐败的力度,党必将人心向背。严格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措施。一些制度得不到落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受到及时查处,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

在现阶段,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坚持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要切实负起职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确保中央的各项决策得到有效顺利执行。

上一篇: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努力提高自律意识

下一篇: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Copyright © 中共洛南县纪委 洛南县监察委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90223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