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到极致的人,常人无法理解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便视为怪人,海瑞便是这样的人。
美国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有关海瑞一章的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员》,既肯定了海瑞的清廉和刚烈,也提出他的一些做法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可行性,甚至过于残忍和极端,甚是古怪。
当代作家聂作平在《历史的B面》一书中直言,“清官海瑞并不是好官:哗众取宠其实迂阔无能”,全面否定海瑞,认为海瑞吹毛求疵,做威严秀,官场树敌众多,对家人严苛无情。
《明史》评价海瑞:“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就是说海瑞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表达和方式上不能说没有偏颇,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海瑞的一些做法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他就像挑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深信儒家思想,向这个没落腐败的王朝挑战,可是事与愿违,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改变时代的潮流,在这种失意和忧愤中,他难免会矫枉过正,过于偏激。然而,不被困难吓到,不屈服于现实,并且将自己信奉的道德准则做到了极致,这种精神是常人无法企极的。
在官德上,海瑞极致清廉。清代王世贞评价海瑞“不怕死、不贪财、不结党”。他日常生活极为节俭,穿粗布衣裳吃糙米,吃的蔬菜都是自己老仆人种的,他的上司胡宗宪也把他的极度节俭当笑话讲给人听,说:“昨闻海县令为母寿,市肉二斤“。海瑞曾官至二品,是当朝大员,但是他死的时候连下葬的费用都是靠朋友筹措的,寒士所不堪也。
在性格上,海瑞极致刚烈。他有道德洁癖,嫉恶如仇,而且敢于表达,敢于担责,为了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敢于将自己置身于危险境地。由于不跪拜迎接上级,他被笑称为”山笔架“。因招待简陋,上级下来巡查都绕道而行。这样的处事方式,恐怕让他丧失了很多升迁的机会。更有甚者,他竟写天下第一谏书,直指嘉靖虚伪、自私、残忍和自以为是,结果被投大牢,差点送命。
在能力上,海瑞极致出众。海瑞坚持自己的道德信条,始终为贫苦大众着想,一心为民,他任淳安知县时,破了很多冤假疑难案件,淳安大治。他兴修水利,注重农业,实施一条鞭法,减轻老百姓负担,在老百姓心中名望非常高,被称为”海青天“,他死时,百姓披麻戴孝相送。
海瑞生活的时代,贪污腐败严重,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官和小人,海瑞对他们不可能没有得罪,但是没人能撼动他,正是因为他极度清廉、极度刚烈、极度出众,而且在百姓中极度有威望,别人找不到他的任何瑕疵,更不敢挑衅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海瑞堪称神人。
但是,他毕竟不是神,有时会被刁民利用,也不可能时时保证公正的天平始终不偏不倚,后来他实施的土地政策,由于时代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民声怨道,人生终至落幕,正如袁宏道所言: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清蚨。(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