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基层核查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线索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农村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角色意识不强。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全部工作的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是“领头雁”。当前少数村党支部书记是从村会计岗位上选出来的,更有甚者极个别村支书一天小组长都没干过,所以在工作中角色转换较慢,仅局限于被动接受上级的安排部署,工作无方法、无措施,不能结合本村村情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存在交差应付心里。
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我常想,为什么我们个人的物品不容易丢失和损坏,而集体的物品却容易丢失和损坏呢?这其实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个别村脱贫攻坚工作刚告一段落,档案资料丢了,一事一议涉及收群众钱物的事项,工程结束未公布账务,平时流水花费账却丢了,试想这样的村干部的责任心何在?
三是大局意识不强。当前农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机制确实增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夯实村党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但在个别村我们发现村支书对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不善于协调,不会激发每名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村党支部书记团团转,班子其它成员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盘散沙。
四是纪律意识不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化纪律意识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确自己在这个团体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但当前个别村干部仍然存在上班不在岗位、工作不在状态、工作忙时要辞职、无工作任务时“丢筷子不丢碗”。
五是团结意识不强。但凡哪个村信访量大、矛盾突出,必然是村班子不加强团结的结果,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难免有不同的意见分歧,但要求大家都要从事业的高度,存小异,求大同。唯有如此,才可能消除不必要的障碍和阻力,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才有可能把村子里面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