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 大爱润无声
——记洛南县古城镇李庙村张水莲的幸福生活
在古城镇李庙村五组有一位名叫张水莲的老人,她今年71岁。提起张水莲,李庙村几乎人人都知道,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她家怕是全村过得最滋润的人家啦!”
孝敬老人 细致入微
走进张水莲家迎面而来的是一种静谧舒适的感觉。她家的院子干净整洁有花有草,她家的屋内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她家是少有的五世同堂之家,张水莲上有慈祥可亲的老母亲,下有咿呀学语的小重孙。她的儿女们毕业后都在大城市工作,家里目前只有她自己和老母亲一起生活。她的母亲热情好客,见我们去了又是忙着搬椅子,又是让她的女儿张水莲为我们倒水,她手脚灵活说话有力,当我得知老人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时候我惊诧不已。张水莲告诉我,她有两女一儿,孩子们很孝顺,都在外面过得不错。她的儿子要接她们两位老人一起去市里生活被她拒绝了,因为她怕92岁高龄的母亲住在家属楼里不习惯,所以就留在老家专心伺候母亲了。
张水莲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她4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因怕母亲一人孤寂,她就和丈夫把母亲接回家里一起生活至今。如今母亲年事已高,张水莲说母亲虽头脑清醒但心性却变了,如今越来越像小孩子,自己每天在院里或台阶上给母亲梳头发的时候就总想起来小时候母亲给自己梳头的场景,她的话里话外满是浓浓的暖意。
教子有方 大爱传承
张水莲和丈夫育有两女一儿,自己年轻时在村上干过十几年村医,丈夫则是一名人民教师。“文化人”的明理令他们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张水莲却说:“三个娃从小就懂事也知道学习,有啥不对说一句娃都会不好意思的,小时候孩子们的奖状多的很,屋里太小没地方,从来都没给贴过,有些遗憾。”
2010年张水莲的丈夫因病去世。张水莲执意要和母亲生活在老家,当时家里只有三间土房子。她的三个孩子虽已成家立业,但因各自生活刚起步,也显得拮据,可是为了让她们两位老人生活得舒适,三个孩子东拼西借在老家为两位老人修起了一座新房。随后的几年又为她们添置了沙发、大床、全自动洗衣机等各种家具家电。张水莲说:“孩子们不容易,起初我还说不用这么费钱,现在看我妈不知不觉也住了十多年享受了十多年也值了。他们工作忙平时都没办法回来,但只要一放假,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们就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回来看我们”。
她讲得貌似云淡风轻,我却被此深深地感动。每一份感动都是小幸福的汇聚,张水莲儿女们的看似“天生懂事”或许只是因为从一落地的那刻开始便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极好的教育吧。他们必是给了孩子极大的温柔与耐心才能得到这份“轻而易举”的温暖和幸福!而她儿媳妇、女婿、孙子们的好也定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他们各自丈夫、妻子、父母的身上,也定是因为有了前辈们良好的榜样才能让文明之花在这个家庭里落地生根、常开不败!
不求索取 感恩前行
张水莲高兴地拿出智能手机熟练地打开微信让我看她小重孙的视频,说她们经常和儿孙们视频说话,她没事了还会在微信上看看文章,网上的那些道理讲得真是好啊。现在,她的母亲也能自己用微信,母亲比自己视力还好呢。她的孩子都发微信朋友圈说“92岁外婆会玩微信”,多少人都羡慕呢!
老人的言语间充满喜悦,高兴的事情几天也说不完,但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这社会真好啊”。张水莲的母亲如今耳朵不好使,村上要为母亲申报残疾办理残疾证,被她拒绝了。她说自己和母亲每月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就要拿国家五六百呢,孩子们又有工作,现在吃的、住的、用的都这么好,啥都不缺了,能让她的母亲看一眼如今这好社会就知足了,更别说都享受了这么多年了!
大爱传承,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不曾停歇!张水莲老人令人羡慕的“滋润”生活来源于她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行,渗透在她睦邻和善的一点一滴,烙印在她孝顺老人的一分一秒,传承在她教育子女的一言一行。其实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种传承让人感动,那么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让我们更多的人继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爱延续,让美传递,让德流传!(洛南县古城镇人民政府 陶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