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的考古发现在上世纪发出来以后,便震动了学术界。7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又将这一消息告知海内外: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年前的契刻符号为全人类最早的刻划符号,和我国汉字的起源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郑大博士生导师王蕴智结合国内众多考古专家对比全国各地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 址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得出的结论。 舞阳县贾湖遗址自1986年发现我国最早的能吹奏的骨笛和去年发现世界最早酿酒史之后,贾湖文化引起了国内外考古专家的浓厚兴趣。他们在贾湖遗址出土的14件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发现了16例契刻符号。这些符号分为三类:一类是从形状看都具有多笔组成的组合结构,承载着契刻者一定的意图,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一类是戳记类,做戳印之用,表示所有权或有标记的作用,第三类都能见到横或竖的一道或两道直刻痕,明显为有意所为,具有记数的性质。
长期从事古代史和文字学研究的郑大博士生导师王蕴智通过潜心研究贾湖契刻符号,对中国汉字的起源有了更新认识和发现。
国内众多考古专家和古文字学家通过这些符号的结构分析从中发现,贾湖遗址出土的这些刻划符号和殷墟甲骨文以及现行文字一样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它的基本结构与现行汉字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贾湖契刻和殷墟甲骨文都是用来记载占卜内容的,都是事理符号. 有关汉字的起源,目前国内有结绳说,有八卦说,有仓颉造字说,最有影响的当属象形说。世界考古学家把文字分为音素文字和意理文字两大类,汉字属意理文字,其他属音素文字,因此,西方语言学者都把文字起源归结于图画,但不能把图画作为所有文字起源。60年代以前,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后来大坟口陶符的出土更加佐证汉字是象形字,半坡村陶符的出土,引起了人们对象形字的反思,贾湖契刻的出土,表明汉字的来源是自源性性(即独立起源的符号体系),而不是象西方人所说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等早期符号引入的观点。 近几年,通过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以及高科技手段综合进行研究发现,8000多年前的贾湖契刻符号无论是笔势或笔划组合等方面,它和殷墟甲骨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