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有民,幸福会敲门
---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有感
生活中常常都会听到一些干部发牢骚:工作不好做、关系好住、制度不人性、尺度难把握等等。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作为新常态下的干部,要时刻牢记:百姓为天,民生事大。时刻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优,就能够赢得百姓的拥戴。
现实中,凭什么要求大家信任你。群众在办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甚至是横眉冷对;在群众反映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踢皮球”,不作为、慢作为;下基层调研是不是“调研一溜烟,矛盾不沾边”,平时不进农家门、不走田间路;花架子成套路、空口号成口头婵,只做看得见的事,不干群众最期盼的事?为什么焦裕禄、孔繁森、沈浩等干部,人民信任、组织关爱,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心怀百姓,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我看:只有想百姓所想、解百姓所忧,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吃一灶饭,真正为群众谋福祉、为百姓办实事,就能赢得群众信任、大家支持。
在工作中,凭什么要同事支付你。与同事共事,是不是成天看这个不舒服、那人不痛快,有好处争着要、有困难绕着走;是不是喜欢张家长、李家短,议论这个、发布那个;是不是看到同事有困难,隔岸观火甚至落井下石?这种心态不免滋生相互倾轧的苗头,朋党之争加速唐朝衰落,党同伐异令“西安作风”败给“延安作风”……古往今来教训深刻。同在一条战壕,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怎容得下不同性格的人;没有从善如流的雅量,怎能听到不同意见?我认为:只有做人将心比心,做事捧着良心,工作出于公心,遇事就能同心同德、同步同向,只有讲政治、顾大局就一定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在干部任用上,凭什么让上级认同你?扪心自问,是不是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避重就轻?是不是在干事解难上“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是不是在干部提拔中“三年不重用就想要调动”,埋怨领导、怨恨组织。党的事业好比一棵大树,既要有树干,也需要枝桠和树叶。李鸿章有一对联上联是: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下联是:祈大年无须服药,只要体无疾,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封建官吏尚有此认识,共产党人理应更进一步。我认为:只要我们满腔热情,朝夕惕厉,时常诫勉,守底线、保红线,不触及高压线,时刻以“三严三实”、《准则》、《条例》严格约束自己,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组织定能认同你,关爱你!
在现实生活中,凭什么要幸福围绕你?把万贯家财当作最大的幸福,将“醒掌天下权”视为最大的满足,热衷于呼朋唤友、推杯换盏,流连于麻将牌九、灯红酒绿……幸福若仅如此,我们就是走进了“误区”,闯入了“禁区”,误入了盲区。杨善洲说“能为人民做点事就是我的幸福”,师延林说“为百姓做事,被他们信赖,是更大的幸福” ……优秀共产党人的感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幸福时时会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