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县“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锚定“五个提升”工作目标,以“六个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八个行动”,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方法,涵养“五个好作风”,推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走深走实,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涵养勤学善思学用相长好作风,提高政治站位抓落实。始终牢牢抓住“大学习”“大培训”这个基础工作,通过党组会议、周例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及时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讲话和省市县纪委全会、政府系统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全省“三个年”动员会精神、全县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安排部署,研究制定了《行政审批局实施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8条措施》和《行政审批局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使全体干部进一步坚定搞好作风能力提升年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每周三雷打不散开展“一周一讲微课堂”,全方位锻炼提升干部“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办”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今年已开展8期。研究制定了《行政审批局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邀请外地专家授课,对“一件事一次办”具体办事人员进行了两期业务培训会,对镇办市监干部进行了一期“商事登记”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干部政策知晓率和业务水平;坚持定期召开研讨交流、笔记展评,督促干部始终把学习作为终生追求,做到学以增智、学以养德、学以促行。
二、涵养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好作风,“五个到一线”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扎实开展“五个到一线”和“大调研”活动。坚持听取民意到一线,全局干部深入到西北核桃物流园、鑫磊恒达、中建电、二中等项目现场,了解项目手续办理情况,面对面解决项目存在问题。坚持政策宣传到一线,先后两次到景村镇杨村村、四皓街办马河村为30户农机用户和14户飞鼠养殖户上门集中发证,并宣传产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政策,多次下乡摸底调研,集中为26户“个转企”企业集中发证。坚持矛盾化解到一线,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召开了工作动员会,设置意见箱,利用12345便民热线平台,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及时核查处理,目前核查调处干部作风领域投诉两件。坚持帮办实事到一线,先后三次深入到体育运动广场、旧石器博物馆、卫岗乳业、皇朝玻璃、鑫华达等项目现场,提前介入,指导项目手续办理,确保企业少跑路,少走弯路。坚持助力发展到一线,先后三次召开了省市县重点项目手续办理“一对一”帮办代办对接会,以会代培培训项目业主200余人,提高了业主项目申报水平,推动全县重点项目高效申报、快速落地。

三、坚持涵养依法用权廉洁审批好作风,推进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走深走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有针对性的开展“大整治”活动,打造清廉政务服务环境。修订完善了大厅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十必须”“十不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制度、进驻部门考核评价制度、大厅日常巡察制度、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投诉登记和办理等8项制度,通过12345便民热线投诉、好差评、作风建设监督岗、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领导坐班督查、开展营商环境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实施零容忍,确保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廉洁自律。

四、涵养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好作风,擦亮便民利企服务金字招牌。实施激励引领树导向行动,在系统内开展“大比武”活动,用足用活“三项机制”,引导干部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县审批局先后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乡村振兴工作、教育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及县级“巾帼文明岗”,同时被组织部评为党建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暨课题调研成果三等奖。政务大厅审批窗口、婚姻登记窗口、慢病报销窗口、税务窗口等收到群众送来锦旗10余个。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持续落实班子成员帮带制度,定期开展股室业务轮岗,树立“靠实干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推动年轻干部百炼成钢、百炼成才。

五、涵养改革创新担当负责好作风,全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三改三办三变”改革,“三改”即:改“分散办”为“集中办”,在政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注销、工程项目建设、不动产登记、出生儿等专区,力推“一件事一次办”,目前22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0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105件高频审批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改“多点办”为“链条办”,高频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建立首席代表制度,全链条推进工作落实,目前进驻政务服务大厅36个部门单位,业务进驻率55%,今年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0余万件;改“标准办”为“品牌办”,力推跨省通办、就近办等,打好“洛易办”品牌,目前已与灵宝市、卢氏县、江宁区、华州区、富平县等达成205项跨省通办协议,累计办理住房公积金、公安等跨省办理事项300余件。“三办”即:再削权力“少办”,审批事项改备案、改取消,目前企业群众办事申请材料和平均办理时限同比减少40%以上,跑动次数同比减少60%以上;完善“一网通办”功能,县级1988项审批事项已实现网上可办,网办率达96%以上,网办率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再优流程“即办”,个体工商户、小型餐饮许可证等66项便民审批权委托镇办办理,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今年新增社会市场主体600余个,同时积极推行食品经营、民非、交通运输、中医药诊所备案等事项免踏勘办,探索施工许可分段办;开辟“绿色通道”上门办、延时办,春节前后针对慢病报销群众等候时间长问题,及时和市保险公司对接,将慢病报销时限延续到3月20日,坚持每天早上7点开门办公,每天下午办完下班;针对法定节假日,要求每个窗口预留电话,如果群众借着节假日回乡办事,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到场。“三变”即:变“坐等”为“上门”,定期召开项目手续办理并联审批会,不定期深入企业面对面解决问题,面对面召开对接会3次,解决企业疑难问题60余个;“变“咨询”为“指引”,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宣传办事指南,让企业群众“在家能办”、“一来就办”;针对外地人、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提供帮代办,切实做到无偿服务, 精准帮办 ,全门类服务,今年办理帮代办事项1000件以上;变“主动”为“被动”,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揭短亮丑,聘请15名企业界代表作为政务服务效能监督员,确保行政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